《中国阐释学的兴起》

作者:阐释学研究院        时间:2022-02-19

 

 

 

 

内容简介

 

 

创建中国阐释学学派,对于阐释学,对于中国学术,都是一个开创性的事业。对阐释学而言,这将是一次崭新的重塑与捍卫;对中国学术而言,其将是全新的创制,而非任何意义上的恢复或重建。本书汇集了相关领域的学者的相关成果,围绕问题交流、讨论、碰撞,在哲学阐释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上做出厘清,既涉及西方阐释学的核心概念,如Auslegen、Hermeneutik与interpretation,也包括中国语言的表达,如“阐”、“诠”和“解”的确切含义等。

 

 

 作者简介

 

 

孙麾,1957年生,哲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1999年被评聘为编审,曾任《未定稿》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副主编,现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马克思主义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主编。兼任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硕士生导师。

 

陈开举,土家族,文化研究博士,英语教授,研究方向:文化研究、文化哲学、翻译。已在国内外公开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大部分为核心期刊),出版学术专著两部,主编教材四部,主持学术文献外译四部,曾从事过大量的口笔译、英语各科教学实践、长期从事过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先后承担校、省部级项目多项。是广东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专家、中国语用学会常务理事、中美比较文学文化研究会会员、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会员、广东省湖北恩施商会顾问。

 

 

目录

 

 

 阐释的公共性

公共理性与阐释活动的规范性本质 韩东晖/003

公共理性与公共阐释的有效性 傅永军 杨东东/018

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看公共阐释 何卫平/031

公共理性与阐释的公共性问题 谭安奎/041

公共性与公共诠释的中国逻辑研究论纲 袁祖社/056

阐释的公共性与客观性

——兼论对马克思的先验阐释 张盾/071

阐释的公共性与人的历史性前提

——从马克思的框架出发 马天俊/079

公共阐释、公共理性与公共时间 李义天/087

语境参数、文本阐释与意义确证

——论语境对阐释的约束 吕洁 陈开举/103

 阐释的澄明

“阐”“诠”辨

——阐释的公共性讨论之一 张江/119

解释学与思想的客观性 吴晓明/141

马克思回归历史具体的阐释原则 李潇潇/158

西方阐释学“阐释”的张力与“阐释”的唯物史观奠基 张文喜/171

阐释现象的现象学分析 张志平/183

阐释与过程:一种激进解释学的视角 尚杰/201

文本在哲学研究中的意义 张汝伦/211

解释与可理解性

——论保罗·利科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判 钟汉川/230

 学科对话与公共阐释

公共性的生成及其发展走向 张康之/245

现代性研究的“语言方案”

——科塞勒克概念史方法论旨趣的政治哲学释读 张凤阳/266

“坏的主观性”与历史阐释 吴晓明/289

量子诠释学论纲

——兼论公共阐释 吴国林 叶汉钧/296

阐释的公共性及其探讨方式

——哲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科对话 李潇潇/315

 中国阐释学建构:路径与方法

论解释学的主旨与思想任务 吴晓明/329

中国世界史阐释学的构建:路径与方法 朱孝远/349

中国阐释学传统及转向 干春松/359

阐释的知识图谱重建 张政文/368

概念创造与历史阐释的公共性塑造 孟钟捷/38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外科研楼5楼
邮编:5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