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翻译阐释学”高端论坛

作者:阐释学研究院        时间:2023-06-30

    由阐释学研究院主办的“首届翻译阐释学高端论坛”于20236月26日顺利举行。参加本次座谈会的嘉宾包括研究院邀请的特邀专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以及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蓝红军教授、茅银辉教授、郑杰教授。论坛由特邀专家和阐释学研究院院长陈开举教授共同主持。

    论坛伊始,刘建达副校长致开幕词,对各位莅临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同时,刘校长展望了翻译与阐释跨学科结合的前景,恳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促进阐释学研究院的发展。随后,特邀专家点明本次论坛的主旨,强调广外和阐释学研究院应结合广外的学科特色,发挥自身长处,结合教学和人才培养建立优势学科。

 

刘建达副校长致开幕词

    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以《地方性知识的翻译阐释原则》为主题,以知识翻译学为理论基础,阐述地方性知识的阐释学意义。杨教授提出,知识翻译学与知识逻辑学、知识伦理学和知识美学相济相融,以知识、语言和译者三个内在要素,真善美三个科学方法,文化社会与政治三个历史维度为“名器”,由微至著,由隐至显,统领翻译世界。杨教授强调,阐释之后进行翻译,兼顾作者与文本意图,使地方性知识获得世界性,亦即翻译的世界性。

杨枫教授发言

    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以“外语出路在哪里”这一问题谈起,以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为例,提出真正的阐释依赖于人,是机器无法胜任但同时,并非所有的外语人都能做到翻译的“文学性”,因为翻译本身是一门跨学科。朱教授认为,外语专业应明确学外语要做什么?外语作为工具,跨学科的实现应发生在学校之间、学科之间和地域之间,而阐释学是促进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有效途径。

朱振武教授发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翻学院蓝红军教授从“知识翻译即公共阐释”“知识翻译的公共属性”和“知识翻译何以公共”三个层面阐述翻译与阐释的融合。蓝教授回顾了翻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认为当下翻译学正处于理论枯竭重新探索的阶段,翻译与阐释的结合为翻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角度。

 

蓝红军教授发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郑杰教授向在座嘉宾介绍了翻译实践在中学课堂中的应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语言和文化的阐释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郑杰教授发言

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院长茅银辉教授就如何整合广外多语种(小语种)的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向专家寻求指导并对以后的工作出相应的展望。

 

茅银辉教授发言

阐释学研究院陈开举教授表示,阐释学研究院未来的探索要突出广外特色,各位专家的发言对翻译阐释学的构建意义重大。最后,特邀专家补充,希望各位学者继续思考“翻译阐释学”基本概念的界定以及学科的定位,集中精力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陈开举教授发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外科研楼5楼
邮编:5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