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下午,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邀请,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兼英文系主任、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区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际易卜生委员会委员,《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CSSCI)副主编陈靓教授在科研楼一楼演播厅举办了一场题为“美国本土裔文学批评的世界性图景:其于‘恶作剧者’话语与批评的后现代构建”的精彩讲座。讲座由阐释学研究院院长陈开举教授主持,来自英文学院、文化文学研究院及其他多个院系的教师代表和博士、硕士研究生聆听了讲座。

陈靓教授在讲座中
讲座伊始,陈靓教授指出,“恶作剧者”是美国本土裔文化中的核心形象,兼具动物与人的双重特性,常以郊狼、蜘蛛等形态出现。这一形象融合了幽默、反叛、狡黠与智慧,既是创世神话中的活跃角色,也是挑战权威的象征。其喜剧性与反叛性打破了二元对立,在西方小丑、中国孙悟空等形象之外,构建了独特的本土叙事空间。维兹诺将恶作剧者视为“喜剧话语与语言游戏”,通过模糊性和多声部叙事消解西方文学传统的单一权威,释放“印第安性”的流动活力。
讲座重点探讨了维兹诺提出的“后印第安”概念及“生存抵抗”理论。陈靓教授解释,“生存抵抗”不仅是生存的延续,更是对殖民压迫的文化反抗。维兹诺借本土口述传统中的“影子”隐喻,赋予语言超现实的流动性——影子“承载了叙述前的寂静”,既非实体亦非概念,而是本土文化与后结构主义语言观的交融。这种批评策略通过“恶作剧者阐释学”,将身份从固化的殖民框架中解放,构建动态的“后印第安修辞场域”。此外,陈靓教授进一步探讨了维兹诺创作中的政治倾向。其一,恶作剧者话语通过颠覆主流叙事,成为本土裔反殖民抵抗与主体性构建的策略;其二,维兹诺打破传统文化边界,将其扩展至跨族裔、跨国别的多元语境;其三,他强调身份的动态性与混杂性,拒绝将部落文化“静止化”;其四,在主权观上,维兹诺以“恶作剧者阐释学”重新定义土著主权,超越领土与条约的物理框架,转向话语层面的文化主权实践。最后,陈靓教授总结,维兹诺以“恶作剧者”为纽带,将本土认识论与西方后现代批评结合,形成类似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的动态场域。其理论不仅拓展了美国本土裔文学的世界性图景,也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讲座现场
陈开举教授总结道陈靓教授的讲座给同学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不仅揭示了其学术研究的深刻问题意识,更树立了跨文化批评的典范,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双重启示。陈靓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为听众呈现了杰拉德·维兹诺如何以“恶作剧者”的狡黠与智慧,在文学与批评的边界之地书写反抗与重塑的当代寓言。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