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黄勤教授讲座:译者行为三位一体评价系统下的译者行为比较研究

作者:阐释学研究院        时间:2025-04-15

 


    202 5 4 1 0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英语系和翻译研究中心主任黄勤教授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邀请,在科研楼一楼演播厅作了一场题为“ 译者行为三位一体评价系统下的译者行为比较研究 ——以《射雕英雄传》英译系列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阐释学研究院院长陈开举教授主持,来自阐释学研究的专兼职研究员、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英文学院、高翻学院、商英学院等多个院系的部分教师和硕博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现场

 

黄教授首先指出,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作品的译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作为武侠小说译介的成功案例,《射雕英雄传》英译系列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宝贵素材。讲座基于“行为-文本视域”下的“行为批评”框架和“文本-语言视域”下的“文本批评”框架,分析译者郝玉青和张菁在译本第一卷和第二卷中体现出的译者行为异同。

据译者行为研究的发起人周领顺所言,“行为-文本视域”聚焦于译者、社会性、意志、行为和策略等翻译过程中的一切,而“行为批评”语义框架侧重于客观描摹翻译过程执行者译者的各种社会性和社会化行为。在此框架内对译者行为进行对比的过程中,黄教授提及社会文化、译者个人背景两个重要因素。对《射雕英雄传》乡土语言英译进行比较时,可以考察生态文化、语言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宗教文化负载词的异同。通过具体的语例分析和对比,黄教授认为就译本的完整性而言,郝玉青更倾向于关照译语读者的阅读体验,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注重“务实”的效果。张菁则在译文中尽可能还原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注重译文的充分性,偏向“求真”的译者行为。

  

黄教授在讲座中

 

最后,黄教授还谈及了“行为-社会视域”下“效果批评”框架内的读者接受。通过Goodreads和亚马逊网站的译本评分、以及英国《卫报》和《南华早报》的书评等数据,可以看到读者认可郝玉青和张菁在合作翻译模式下进行《射雕英雄传》英译系列前两卷的独立翻译时对两卷译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合理性和可读性的保持。这说明《射雕英雄传》英译系列在英语读者市场中取得了一定的正向评价,所表现出的译者行为具有较高的合理度。

在讲座的交流环节,黄教授热情回应了在场听众提出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听众们围绕翻译研究的相关问题向黄教授提问,黄教授耐心地一一作答,现场学术气氛达到高潮。大家纷纷表示,黄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学术高度又引人入胜,在开拓了大家的研究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大家对翻译研究更浓厚的兴趣。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外科研楼5楼
邮编:5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