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乐教授讲座一:中国译论中如果“中国”在场——儒家已然在焉

作者:阐释学研究院        时间:2024-01-11

 


    2024 1 9 上午在科研楼一楼演播厅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特邀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深圳地方级领军人才 蔡新乐应 题为“中国译论中如果‘中国’在场——儒家已然在焉”的学术讲座。 此次讲座旨在传承中华文化,疏通中国译论的历史脉络,引发学术思考。 讲座由阐释学研究院院长陈开举教授主持,高翻学院的李瑞林教授以及来自高翻学院、 商英学院、 英文学院、东语学院等多个院系的 部分 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蔡教授在讲座中提出,中国翻译史多从佛经翻译论述开始,这种观点忽视了佛籍翻译本身就源自印度思想,不具有中国思想渊源,与中国译论脱离了联系。近年来,又因崇尚后现代主义,而直接对“中国”的概念进行解构否定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蔡教授通过分析《史记》中的“重译”活动并加以分析,再证儒家思想之“中国之‘中’”的重要性。蔡教授认为中国译论应当以孔子为起点,从中国这一概念入手,探讨中国译论的思想渊源,即孔子所继承和发扬的周公中国观念,其核心在于中国必须具有道德品行,这构成了中国译论的思想基础。

讲座现场

他先后提出了三个相关的核心问题:第一,在学术研究中是否有必要坚持阐发“中国”的存在和在场之意义,而不仅仅追求所谓的“科学普遍性”;第二,是否有观点否定中国存在翻译理论,这一否定观点实际上是在摒弃中国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生命力;第三,如果承认“思想中国”确实存在,那么中国译论也就在此基础上存在,其根源在于儒家思想的存在。

为回答这些问题,蔡教授在讲座中进行了以下论证:首先,阐释当代对中国认识存在的问题;其次,解析中国、翻译、论三个核心概念,说明儒家对中国译论的贡献;再次,分析《史记》中的“重译”案例,说明儒家“中国之‘中’”思想的重要性;最后,对讲座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强调中国译史的书写要从“中国”开始。

讲座的观点引发了热烈讨论,蔡教授也对在场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最后,陈开举教授对蔡新乐教授这场内容丰富、视角独到的精彩讲座表示了衷心感谢,并充分肯定了蔡教授扎实的国学功底和不断精益求精的学术治学精神,同时也鼓励在场师生继续研习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讲座合影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外科研楼5楼
邮编:5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