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传今教授哲学系列讲座(三):古希腊哲学及其中后期发展

作者:阐释学研究院        时间:2024-05-17

2024514日下午,应阐释学研究院的邀请,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审鉴传今教授开展了“西方哲学简史”主题讲座的第三讲。阐释学研究院院长陈开举教授主持了讲座。阐释学研究院、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的研究员和部分硕博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鉴传今教授在讲座中

讲座伊始,鉴教授以讨论哲学是否有用这一问题开启了讲座。鉴教授以90年代末日本教育界欲取消人文社科的倾向为例指出了教育界依旧存在对哲学质疑的倾向。接着,鉴教授引用我国当代哲学家杨国荣对哲学的评价“无用之大用”高度概括了哲学在学界毋庸置疑的重要性。简单来说,其有用性在于提高思想精神能力和增强思想方法的训练。鉴教授特别指出20世纪后的哲学理论提供思想框架和指导性的作用。同时,鉴教授以哲学专业学生工作的具体实例说明了哲学在学习与工作中的有用性。

讲座主要围绕标志着古希腊哲学黄金时期的“希腊三贤”展开。鉴教授首先介绍了苏格拉底生活和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鉴教授强调,实际上,所有的古希腊哲学思想都密切依托于或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通过结合生活轶事和社会背景,鉴教授对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和哲学贡献作了介绍与评价。苏格拉底认为人只应该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情。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充满了神的特殊旨意和目的,是神的智慧的对象,是人无法认识的。“认识你自己”这一内涵在于,在他看来,哲学应该研究正义、美德、勇敢、虔敬等与人生相关的问题,而不要把眼光盯在深邃玄奥的自然界。正因为如此,西塞罗才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苏格拉底对美德的一般定义进行了探讨,最终得出了“美德即知识”这一结论,具体地说,即美德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则把真与善统一起来。真正的知识必然是与最高的道德范畴——善——密切相关的。只有关于这种绝对的、 普遍的善(即善的概念)的知识,才是美德。鉴教授特别指出,在这里美德的含义与能力而非道德密切相关,而内在的品质还需要通过实践得到社会的承认。

苏格拉底对美德问题以及其他问题的探讨是以一种对话的方式进行的,这种在问答中诘难对方,使对方陷入矛盾,从而逐渐修正意见,最终达到真理的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讨论方法,也被称为辩证法dialectic 一词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对话论辩)。在许多作品中,苏格拉底都是通过一步一步地揭露对方矛盾而逼近真理。苏格拉底通过诘问帮忙挖掘出人内心的知识这种方法论也使他有“知识的助产人”这一称号。鉴教授将其联系于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哲学思想并作了比较。

鉴教授接着介绍苏格拉底的嫡传弟子,也是把苏格拉底思想发扬光大并加以体系化改造的最杰出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其一生中写了三十多篇对话体著作,其中绝大多数内容是以苏格拉底与雅典各类人物的对话为主。柏拉图哲学思想之一的“理念”是指心灵或理智所“看” 到的东西,是具有“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的观念,即普遍的概念、共相或形式。柏拉图把理念扩大到世界的一切方面,认为各种自然物和人造物都有自己的理念作为其存在的根据。如何认识理念呢?在柏拉图看来,我们在生下来之前就已经有了关于事物“本身”或“绝对本质”之类的知识,所谓认识和“学习”,在柏拉图看来无非就是“回忆”。同时,鉴教授也指出柏拉图用理念否定了具体的事物所造成的柏拉图主义,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统治了西方哲学界。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试图把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政治实践结合起来,使哲学家与统治者融为一体,从而建立一种哲学王的理想国度。在柏拉图看来,国家应该有三个社会阶级,即统治者、保卫者和劳动者,他们的职责分别是以智慧来治理国家、以勇敢来保卫国家和遵行节制而勤奋工作。所以理想国的统治者必定是掌握了最高知识拥有智慧的哲学家。这样建造出来的国家充满了乌托邦理想,因此被称为西方第一个乌托邦。鉴教授就乌托邦思想在中西社会的反应作了比较。同时,鉴教授指出理想国体制为实质为十分森严的等级制,从这点看来柏拉图极力反对民主制,推崇的基本是君主制的形式。而哲学王的问题造成的叙拉古之惑后来也引起了对专家治国、专业主义的一系列讨论。鉴教授指出,从古到今对柏拉图每个哲学思想的理解都表示了对现实反思性,都有着其价值取向。

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各门科学的奠基人。鉴教授指出,特殊与一般、一与多、实体等哲学中常用概念归根素养都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他认为,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是合一的,“四因”可以归结为形式因与质料因这两个最基本的原因。形式规定了事物的本质, 包含着事物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因此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决定性的因素,质料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和被决定的因素。

此外,亚里士多德在美学、修辞、伦理学等方面均有建树。就伦理学方面来说,在谈到道德方面的美德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的“中庸”学说。一个人如果能以一种不偏不倚、执两用中的态度来对待激情,这就是美德。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学说也表现在他的政治学思想中,他既反对少数寡头的专制制度,也反对平民掌权的民主政治。

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在各种政体的比较、国家的起源、政体的运作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有讨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每个公民对城邦都有责任。城邦里面存在着等级系统,每个人都要服从城邦。后来霍布斯的“利维坦”与此政治理念有着很相似的地方。此外,亚里士多德追溯和比较了自古以来各种形式的政体。鉴教授总结指出古代的社会思想都有着强调集体高于一切且等级分明的特征。此外,亚里士多德强调公民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为政治服务。而教育的主要内容为音乐和体育(其概念要比现在所指的更为宽泛)可能和城邦战争有密切关系。

最后,鉴教授对几日所讲授的古希腊哲学思想作了简洁的梳理。鉴教授指出,古希腊哲学从身边事物、从人本身和从国家形式等出发并思考问题,且讨论中具备某种科学精神、强调理性与理智,这就是古希腊哲学的意义与贡献所在。讲座即将结束之时,鉴教授以《子贡问时》中的“三季人”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中西古代哲学智慧的不同。故事中体现的中国古代最初的思想特点、所注重的事物和价值取向等一定程度上也回答了为什么中国古代学说没发展起来的问题。

鉴教授以简明易懂的语言确保师生们对古希腊哲学问题的吸收,同时也保持了哲学思想的深度。讲座在注重哲学思想本身的同时,也关注到其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当代社会问题的回响。同时伴以历史人物的轶事,增加了讲座的兴趣。鉴教授的讲座引起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反应,大家都表示从本次讲座中获益良多。

 

鉴传今教授讲座现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外科研楼5楼
邮编:5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