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江华教授讲座(二):西方哲学翻译研究:脉络与趋向

作者:阐释学研究院        时间:2024-06-25


2024621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知识翻译学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覃江华教授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邀请,继续在科研楼一楼会议室进行第二场学术讲座,标题为“西方哲学翻译研究:脉络与趋向”。讲座由阐释学研究院院长陈开举教授主持,来自高翻学院、商英学院、英文学院、东语学院等多个院系的教师和研究生参与此次讲座。

 

讲座现场

 

首先,覃教授论及翻译与哲学的关系:翻译是研究哲学,理解人类存在的一种方式。哲学实践和翻译实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哲学知识生产包含多种方式,而翻译性的哲学知识生产作为其中重要的方式之一,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文化、吸收和借鉴外来先进思想文化进而创造新的哲学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谈及本次讲座主题的选题缘起,覃教授指出,缘于十多年前所阅读过的一篇文章,萌生出了想要廓清国内学界关于“翻译哲学”的几个误区,包括认为“翻译哲学”是个地道的中国术语、认为“翻译哲学”研究是哲学的庸俗化以及将“哲学翻译学”或“翻译理论”等同于“翻译哲学”等。与此同时,西方哲学翻译研究传统深厚、成果丰硕,这些研究成果分散在英、法、德、意等不同语言之中,对我国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因而,有必要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爬梳,并反思其对国内学界对借鉴意义,深化我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对此,覃教授分享自身对于哲学翻译研究的几点反思:重视历史梳理,打破门户偏见,遵循学术规范,提高学术素养。

    之后,覃教授从西方哲学翻译研究主要成果、未来趋向和对国内学界的启示三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在介绍西方哲学翻译研究主要成果时,覃教授分门别类,从代表性论文、代表性著作、代表性文集、相关学术会议、读书会五个板块介绍了西方哲学翻译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人物、经典著述及其主要思想和观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反思,资料翔实,重点突出,激情飞扬,如数家珍,充分体现出其治学之严谨,理论知识体系之完备。对西方哲学翻译研究的未来趋向的分析,从研究源流、研究对象、理论视角、研究方法、成果形式、研究队伍等方面展开,提出分别以哲学家/译者/机构、哲学文本、哲学概念、哲学流派、关键问题为中心,开展不同维度哲学翻译研究的思路。的关于西方哲学翻译研究对国内学界的启示,覃教授凝练出三点:一是通过翻译推动世界哲学交流,二是开发和利用中国本土哲学资源,三是构建作为学科哲学的翻译哲学,并分别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覃教授在讲座中

 

发言结束后,教授与讲座现场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师生们纷纷围绕哲学与翻译这一话题进行提问,覃教授一一给予耐心解答。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外科研楼5楼
邮编:5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