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张进教授讲座:解读“物质阐释学”的历史与未来

作者:阐释学研究院        时间:2024-11-29


2024年11月25日上午,兰州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研究所所长张进教授受邀在白云山校区科研楼一楼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物质阐释学的历史与未来”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广外语外贸大学主办,阐释学研究院院长陈开举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聆听。

张进教授在讲座中

讲座中,张教授从中世纪的“局部阐释学”谈起,深入探讨了阐释学的演变过程。他回溯了阐释学如何从最初的关注语言和文本的物质性,逐步转向“理解的艺术”与“精神科学”的探索,揭示了这一学科内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张教授分析了启蒙运动后“一般阐释学”的兴起,及其在思想上对物质维度的逐渐遮蔽,并进一步论述了20世纪中叶以来“物质阐释学”在文学与科技领域的复兴与发展。讲座中,张教授还分享了众多阐释学经典书籍,如《诠释学与人文科学》、《让事物说话》等,通过这些重要著作所体现的阐释学研究动向的介绍,使在场听众对阐释学的发展脉络和应用前景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张进教授是文艺学领域的知名学者,现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常务理事,并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的首席专家。他出版专译著19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权威刊物转载在学术与教学领域均有杰出贡献。

张进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逻辑为本次讲座注入了深刻的学术内涵。他的讲解透彻细致,例证更是信手拈来,生动且贴切。在谈到历史中物质的重要性时,张教授以生活中常见的“减速带”对汽车提供的道德提示作用,形象地说明了物质如何通过具体形式发挥提醒与规范作用。此外,他提到《兰亭集序》中章刻的去除对艺术美感的影响,展示了物质对艺术审美的重要性。在讲述坐具演变时,他通过对椅子使用和坐姿变化的分析,指出传统跪姿逐渐成为一种卑贱的方式,而高足垂坐的流行则体现了人们对身体感知和物质文化的再塑造。他进一步引申到身体与物的关系,例如饮食器具的变化如何影响进食的身体感受和行为习惯。这些具体而精妙的例子,不仅为复杂理论提供了鲜活注脚,也使听众深刻体会到物质阐释学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深度。

 

讲座现场

讲座尾段,陈开举院长对张教授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张教授作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杰出的领导和学者,学术造诣深厚,讲座内容知识含量丰富,视野开阔,极具专业性,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颖君老师受邀对张教授的讲座作了总结。她表示,张教授的研究不仅回顾了阐释学的历史脉络,揭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大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启迪。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与会师生对阐释学领域的理解,也彰显了兰州大学与广外语外贸大学在学术交流中的积极成果。与会师生全体合影,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讲座,并表示期待未来有更多此类高水平学术活动的举办。

 

讲座结束后合影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外科研楼5楼
邮编:510420